???????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工業發展的糧食,全國92%的一次能源,80%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源于礦產資源。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全局和長遠發展,也與人民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息息相關礦業開發,要加強重要礦產資源的地質勘查,增加資源地質儲量,就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規范開發秩序,實行合理開采和綜合利用。?
??????? 中國經濟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軌道,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幾乎每隔幾年就翻一翻。據2006年11月29、日中國發展門戶網“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礦產資源出現巨大需求,并呈快速增長態勢,主要礦產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進口量逐年攀升。目前中國大宗礦產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銅消費的40%、石油消費的1/3、鉀鹽消費的90%以上都需依賴進口。另外,中國原來一些優勢礦產資源的優勢地位也在弱化。由于連續多年的過度開采,導致鎢礦儲量迅速下降,資源優勢逐步減弱。占中國能源消費70%以上的煤炭,也因后期精查工作滯后,可開采量也在迅速下降。”所以,認真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礦業勘查開發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也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要堅持科學發展觀,首先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非科學的發展觀。筆者從事地質勘查工作二十幾年,所生活的城市有地勘行業的地質隊八九個,分析這些地質隊共同的問題,我認為,日前地勘行業存在著與科學的發展觀不相符合的十個問題:
??????? 1、盲目樂觀與盲目悲觀。盲目樂觀,只看到中國的地大物博,沒有人均觀念,不知道中國大宗能源礦產的緊缺程度。實際上我國現在資源非常緊缺,總量并不豐富,人均資源擁有量就更少得可憐。現在必須要從娃娃抓起,灌輸一種資源匱乏的緊迫感,讓他們從小就養成珍惜資源、節約利用的理念,而不是盲目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虛榮心。盲目悲觀,則是看不到中國自身能源原材料的供應潛看不到科技的飛速發展能源原材部青海、兩藏、新疆地質工作程度相當低,地質前景很好,其他地區也一樣,有很多地方地質前景很好。新華網北京2007年5月3日電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3日宣布,在渤海灣灘海地區發現儲量規模達10億噸的大油田一冀東南堡油田。這是40多年來我國石油勘探又一個最激動人心的發現,對于落實國家關于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戰略方針,實現我國原油生產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供應的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應該說盲目樂觀與盲目悲觀二者都是對我國“家底”不清的表現。
??????? 2、對“發展是硬道理”肆意曲解。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堅定不移地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實現了大發展,順利實現了現代化建設前兩步發展目標,貧窮的中國成為了“小康”的中國。“發展是硬道理”是我黨和政府在多年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對“發展是硬道理”肆意曲解,并以貧困、或少數民族地區等為由對礦產資源進行低水平的大開發,搞亂采亂挖,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環境的嚴重的污染。
??????? 3、地勘費用嚴重不足,地勘行業捉襟見肘事出有因。地勘行業財政撥款層層撥皮,造成地勘投資嚴重短缺。上級加強財政監管無可厚非,但問題是在監管的外農下以各種名義克扣正常撥款,如違規操作辦公司等。下級為了要錢,不得不想盡招法,有些單位長年住省、住京要錢,違法違紀現象與日俱增,不正之風盛行。6月23號,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提交了一份觸目驚心的、“沉甸甸”的審計“清單”,不僅中央一些部委赫然在榜,而且資金使用“黑洞”之大也使人瞠目結舌:國防科工委、科技部將幾十億元的專項資金預留;長江堤防工程款大量被侵吞;體育總局動用奧委會1億多元資金用于職工小區建設……報告中的18項內容,每一項都足夠震撼,而且很多都與最基本的國計民生有關。“問題發生的范圍廣,涉及的行業多,上至中央國家機關,下至企業,從大城市到偏遠山區,問題幾乎普遍存在。另外,違法違規者的膽子越來越大,上億元的救災款或是奧運專款都敢挪用。
??????? 4、管理混亂。地勘行業管理混亂主要表現在:違法勘采與政出多門。違法勘采主要表現為不依法治礦,無證勘采或有證得不到法律保護,將人情、權力凌駕于國家法律法規之上,對環境污染聽之任之,認為只要產值能上去,對地方經濟利益有好處,或是只要“我”不受到污染就可以先行開采,其他事以后再說,對違法礦販子大開方便之門。政出多門,主要表現在農、林、國土、環保、安全、工商、稅務、公安等部門各自行動,表面上在依法辦事,實則對正規地質勘查行業實行管、卡、壓,更有甚者以權謀私,以權入股。在有的地方,地勘行業可能因某路神仙未敬周到,而使整個礦業勘查開發的風險投入全部泡湯,從而嚴重挫傷地勘行業的積極性。管理混亂還表現在政府各部門土地、礦政、環保、公安、公商、稅務、林業等多頭管理,多頭管理又以多頭收費為主.真正出了問題又責任不清,互相推諉扯皮.地勘行業不堪重負。如禮縣李壩金礦勘查區31.2平方公里范圍內,國家正規地勘行業被趕走,能進入開采的企業多為不合法或半合法,非法黃金堆浸,一就多達21家。在礦業開發中個別貧困縣和少數民族地區錯誤地理解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打著招商引資的牌子,在某些礦山搞群采群挖,采富棄貧,浪費資源,污染環境,使以后正常開采根本沒法進行。
??????? 5、唯利是圖。近年來,一些地方以自己的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一種近乎瘋狂的心態對自然資源掠奪式開采,全然不顧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只顧局部,不顧整體,只顧當前,不顧長遠,寅吃卯糧,過度消耗,浪費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忽視安全問題、地質災害問題、水土流失問題、環境問題,在一些地方,由于廢水、廢氣、廢料的污染和酸雨的長期侵蝕,森林大面積死亡,種出的莊稼人類不能食用,出現了所謂的“化學定時炸彈”爆炸。
??????? 6、人才匱乏與“求賢若渴”。當今世界,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誰擁有了人才,誰就擁有了競爭優勢,英才蔚起,國運方能昌盛。自上世紀80年未至本世紀初,由于體制的轉換和世界性的地質礦業市場走低,百萬地質大軍突然之間無所事事,無所適從,地質院校紛紛改換門庭,地質職工紛紛買斷工齡、民營、下崗、改行、調動、退休和提前內退,人員大減,元氣大傷。以筆者所在的地質系統為例,十余年來幾乎沒有接收大中專學生,幾十年來形成的專業技術優勢面臨后續無人的局面,與其說是“巧婦無米”,不如說已經快沒有“巧婦”了。2005大學畢業時,我局幾個局長親自帶隊分赴北京、西安等地地質院校招收學生,結果大失所望。一方面招不來新生,另一方面自己本局考出去的碩博無人反還或留不住,當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域原因,也有學生本身原因.作為單位應多考慮以事業、感情、待遇留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地質礦產的勘查成果與投入是一種非線性的不對稱關系,地礦工作作為其它行業的排頭兵,如果不優先得到發展,將引起連鎖反應;最后只有自食苦果,沒有人才,何談發展?
??????? 7、浮躁。當前礦業市場表面形勢一派大好,很多國內外投資者紛紛改弦易轍,將資金投入礦業勘查開發行業,云南省2003年市場進入礦業勘查開發的資金逾十億元,但有不少投資者只想采礦不想找礦,有的礦點不經過系統的勘查,不經過科學的設計論證就盲目進行開采,礦業權不經資源評估就在投資者之間轉來轉去,炒作之風大起,如此表面上的熱火朝天,如果沒有系統扎實的地質工作做保障,結果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 8、資源浪費嚴重與部門重復投資。目前,資源浪費嚴重,特別是小型礦山規模過小,數量太多,大多因陋就簡,基礎設施差,技術水平低,安全、環境問題多,資源浪費嚴重。由于企業資金不足,技術落后,又無長遠規劃,貪圖眼前利益,這種在利益驅動下,低水平、無序、無休止的對有限資源的開采,加速資源枯竭期的來臨,采富棄貧現象嚴重,礦產資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率低,一些地方資源破壞和浪費相當嚴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一些地區非常嚴重。如禮縣李壩金礦,黃金平均品位1.5g/t的礦石基本是作為費石棄去,再如黃金提取技術用的是氰化堆浸該方法對氧化礦石處理回收率比較高,一般可達859/6左右,礦石氧化率越高回收率越高,隨著這些年地表20~30米厚的氧化礦石開采完畢,現在采取的是下部半氧化、原生礦,原生礦的回收率近為30%左右,70%的黃金提取不出來,造成極大的浪費,而為彌補此缺陷又只能以量取勝,造成了更大的浪費。其他一些礦山企業資源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短,雖然走的是資源開發型道路,但工業產品多為初級產品,缺乏后續深加工產業,產業鏈短,附加值低。以上這種現象行家們戲稱為“我們現在吃的是子孫飯”。地礦工作涉及地礦、有色、冶金、煤炭、化工、建材、武警黃金部隊、核工業、石油、天然氣等不同行業,不同行業之間資料互相封鎖,不同行業之間往往又在相同的礦種上爭搶地盤,這無形中造成了很多重復投資。如何將不同部門的資料在有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起來既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難題。
??????? 9、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為礦業整治出臺了不少政策,往往得不到執行,原因就是體制問題,關節太多,地方(包括市地縣,甚至包括省)合伙騙中央。民俗日:上級壓下級,一級壓一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級蒙上級,一級蒙一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造成中央政策得落實不下去。
??????? 10、礦業權市場不規范。一是不少地區都缺乏礦權知識和觀念,地方保護主義嚴重,認為在當地管轄的范圍里發現的礦產資源就是所在地政府的,政府和礦業管理部門有權拍賣,有權按政府的“規劃”開采;二是礦業權評估價款彈性太大,“賤價”、“天價”時有發生。
??????? 可持續發展,這一科學的發展觀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提出的。聯合國wCED(世界環境與發展組織)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滿足后代人需求構成危害的發展”。礦業的勘查開發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具體地說:
??????? 1、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做到為民用權,為民謀利,為民系情,努力提高和改進黨和政府的執政能力,這是做好一切工作和基礎,也是搞好礦業勘查開發的政治保證。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全新的執政理念,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就要提高全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必須培養一大批德兼備的執政者,這是堅持科學發展觀為剛的核心問題。
??????? 2、充分認識礦產資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充分重視我國礦產資源的深部找礦和西部地區的找礦工作,既要反對盲目樂觀也要反對悲觀的論調。要把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作為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戰略,常抓不懈。
??????? 3、建立一支高素質多兵種聯合作戰的找礦“野戰軍”,重視地礦人才的培養,用當今先進的科技武裝地質隊員,避免“人海戰術”,改進地礦行業職工的生活件,保證地礦職工能夠在全國經濟大發展的重要時期能夠體面地_T作和生活,能夠真正以地礦工作為榮。要留住人才,必須從“事業、待遇、感情”方面多下工夫。
??????? 4、變單腿走路為多腿走路。既要加強老礦山的深邊部和西部地區的地質找礦工作,又要重視國外礦產資源;既要保障礦產資源的供給,又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降低能源原材料的消耗,發展新型實用價廉的替代材料,盡量減少某些關系國家發展戰略的物資對國外的依賴。
??????? 5、既要發展,也要環境。發展是要在環境得到修復、保護、治理的前提下的發展,是科學的發展,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為了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發展,要徹底摒棄“先發展后環境”或“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愚昧的發展觀和用“產值”遮百丑的發展觀。要環境是要發展的前提下的環境,不是終止礦業勘查開發的環境,更不是為環境而環境。地球的環境和礦業的勘查開發是可以和諧發展的。不可否認,礦業的勘查開發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是很大的危害,但如引入科技的巨大能量,將礦業勘查開發和環境問題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統一考慮,就有可能變廢為寶,把環境人為地變得更加美好。美國礦業協會認為,21世紀的未來“始于礦業”,把未來礦業的前景概括為:“礦業是安全的、環保工作先進的,高效的和成本有競爭力的工業”,這也是我國礦業勘查開發所要走的路。
??????? 6、開發與回收并重,創新與節約并舉。既要重視資源的勘查開發,又要重視對資源特別是廢舊資源的回收利用,這樣既有利于環境又能充分做到物盡其用,既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又能擴大就業,可謂一石多鳥,功德無量。科技創新和資源節約利用同樣可以在礦業勘查開發中充當重要角色,資源節約利用既是一種可持續發展,又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增加經濟效益,是對資源勘查開發的有力支持,科技創新則可能實現毀滅性創造,如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核電站的建設減少了對鋼鐵、燃煤的使用,從而也更利于環境的保護。我國水泥、鋼鐵、煤炭的消耗量分別占世界總消耗量的55%26%和30,而GDP還不到世界總量的4%,節能降耗、新產品開發與廢舊物資回收都有很大空間,這就要求變粗放經營為精細管理,重視技術革新,雖不是直接的礦業勘查開發,但勝于直接的礦業勘查開發。
??????? 7、廣泛開展全民國情教育。科學發展,既是黨和政府的大事,也是全國人民的大事。礦業的勘查開發雖不可人人為之,但國情特別是我國資源概況的全民普及,環保觀念的深入人心,都會增強國民的人均觀念,改變多年來的地大物博論,自覺同破壞環境的各種行為作斗爭,從而更加利于礦業勘查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 8、要保證國民經濟的科學發展,就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抓緊礦業勘查開發不放松,國內國外并重,勘查開發與節能降耗、廢舊回收和新產品替代開發并舉,旗幟鮮明地反對非科學的發展觀,既不能走過去人海戰術的老路,也不能沿用計劃經濟的模式,更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經驗把礦業勘查開發看成純粹企業自己的事,如何進行體制創新,整合地礦各方力量,發揮國家在基礎性、公益性、戰略前瞻性地質事業的主導作用和強化企業在礦產開發中的主體地位,不畏風險,同時又努力降低風險,是當前地礦勘查開發工作的當務之急,也是根本出路所在。
總而言之,礦業勘查開發既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又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牽一發而動全身。要保持經濟社會的科學、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礦業勘查開發必須得到優先發展,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礦業的勘查開發。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推進礦業勘查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國情普及是基礎,領導是核心,人才是根本,科技是關鍵,法律是保障,體制創新是根本出路,而最終目標是保證人類社會、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
|